南京市江宁区农村产权交易信息服务平台
南京市江宁区农村集体财产智慧监管平台
全文检索   
打造都市“新乡愁”实现乡村新发展——秣陵街道
发布时间:2019-12-25     浏览次数:     来源:

  一溪流水、一座断桥、一棵古树、一处老宅、一块残碑,在江苏省南京市江宁区秣陵街道党工委书记丁长俊看来,都有着诉说不尽的故事,它们是都市“新乡愁”的重要元素,是乡村振兴不可或缺的文化基因。
  秣陵的历史最早可以追溯到秦代,秦曾设秣陵关于此,今有“先秣陵,后金陵”之说。宋代李清照词中“春归秣陵树,人老建康城”,清文学巨匠吴敬梓诗中“一带江城新雨后,杏花深处秣陵关”描述的都是这里。秣陵街道目前下辖25个社区,在185.3平方公里的土地上,2018年创造了约118亿元的生产总值,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36228元,系南京市十强街道之一。
  历史底蕴厚重,经济水平领先,乡村还有没有必要重点发展?丁长俊说,乡村的价值不可忽略,更无法代替,“我们不能简单地从城市化、商业化的角度看乡村,而是要充分尊重和保持乡村原有的文化肌理,让乡愁有寄托,让传统有传承,这是乡村的内涵和魅力所在。”
  观音殿村是秣陵街道的一个普通小村庄,多年前因一座观音庙而得名。虽然街道投资对村容村貌,包括村庄道路、农田设施进行了整体规划和建设,但村里的柿子树、枣树、石榴树等基本都保留了,农房的外墙也不是一律涂白,而是就地取材,用碎石青瓦进行了简单装饰。整个村庄看起来格外古朴,处处令人留恋。
  走在“观音集”,只见手打米糕、小磨豆腐、炒米、酒酿、老布鞋等传统制品沿街摆卖,游人如织,很是热闹。为了将这个非遗民俗乡村市集做得更加丰富多彩,引领更多本地和周边村民学习传统文化、创业致富,观音殿村有针对性地开展农民培训,并建成了民俗培训学院。2018年,观音殿村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33614元。
  乡土文化是秣陵街道打造都市“新乡愁”,发展乡村经济的灵魂。街道在促进乡村文化复兴与内生发展动力融合上不遗余力,发展路径迅速由“外延式建设”向“内涵式发展”转变。近年来,秣陵街道先后举办了创意市集、海峡两岸大咖会、国际沙画大赛等一系列文化活动,不断扩大美誉度和影响力,一批热衷乡村文化事业和旅游产业的创业人才纷纷落户这里,他们中既有身价不菲的企业老板,也有海外留学归来的青年才俊,为乡村发展注入了强劲动能。
  随着外来人口的逐渐增多,为了营造“亲如近邻、守望相助”的和谐发展氛围,秣陵街道在50万人口的大家庭中,大力弘扬“睦邻”理念,取“秣陵”谐音,突出街道社会治理目标,树立党建引领社会治理品牌。丁长俊说,在党的领导下,街道融合社区、社会组织和群众,开展合作互动,共建共治共享的基层社会治理新局面已基本形成。
  “文化的作用是多元的,乡贤文化就是典型代表。”丁长俊说,乡贤文化是扎根乡村的“母土文化”,是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。在乡村,乡贤是行为规范的“风向标”,也是地方治理的“参谋长”。眼下,街道已成功孕育出包括“中国好人”鲁立在内的新乡贤20余人,他们端正风气、推动发展、评议监督,成为了乡村有效治理和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。
  征程万里云鹏举,笃力奋楫谱新篇。秣陵街道“乡贤助力”“精英入村”“原居民就业创业”三措并举,创新发展,乡村振兴的步伐正越来越快,“新乡愁”的味道正越来越浓!丁长俊说,不用多久,秣陵的乡村一定会更加令人向往,那里乡景如画,那里乡情满满……